和身边一些朋友聊孩子玩的乐高积木,在买回家后,基本都是按照图纸拼装好后就成摆设了。还有他们小时候玩的大颗粒,是不是已经堆在角落很久不动了?要不要试着和孩子一起设计个故事,用想象力将日常认知结合起来,用手边的乐高积木建构出你们想要的情景,让纸上(图片或绘本)的画面,变成立体的可动的实物,这就是筑梦的感觉。
孩子感兴趣的主题
主题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某个场景也可以是绘本故事,动画片段等。重点是孩子提起来,就会有很多话题和想法出来,然后我们帮他们整理、总结、提炼那些天马行空的思路,一起做出个可行的建构来。
考量点有几个:
家里可运用的乐高积木数量和种类有多少,适合做哪些东西;
如果数量不够多也比较单一,可以加入其他材料,如纸张、纸盒、木棒、塑料瓶等等,方便好找的配件;
孩子是主角,尽量发挥他们的构想和动手力,我们负责与他们沟通和协助;
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,再试一次,坏了掉了没关系,再想想其他办法;
这个风力发电机的场景,刚好是我们之前去旅行时看到过的,小子那时候就问“为什么这个大风车转转转的就会产生电呢?”,现在我们就一边说明原理,一边自己动手做做看,知识+实践,孩子更容易理解也会加强他们的认知程度;
“为什么会产生电,又是怎么跑到我们家灯泡里去的?”孩子开始提问(我有提前查资料,不然肯定答不上)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各不相同,所以在说的时候,要考虑下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词汇,更适合他们理解(这个很考验大人,呵呵,教小孩真不容易)。
开始讲故事+构思
尽量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举例子。比如:“我们用过的电风扇,吹出来的风是不是会把头发吹起来,会把纸片吹飞?这就是风的力量。风力发电机是不是像个大风扇,然后很多很多在一起,不停的转动,要是转不动了就晒晒太阳,就会变的更有力气。他们把风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存起来,放在一个大房子里,这个房子叫做电厂,然后从电厂把电分给不同的地方和家庭,然后我们家的灯就会亮,电视就可以看了,妈妈用电锅就可以煮饭了。” (佩服下自己,能把这么复杂的事情,讲这么简单)
找材料+设计
搭建阶段需要多一些空间和自由度给孩子发挥(想象力和动手能力)。比如,风力发电机上的叶片,我们用了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来代替。我家小子想象着开始搭建了一个房子(电厂),然后连接了管子,电是从这些管子里输送出去的,呵呵~ 他觉得和水管差不多(日常认知体现出来了)。
因为思维发散,所以孩子会不断调整方案和建构,这说明已经进入状态,在投入的进行着游戏(也是简单的设计)。
情景+角色故事
前面那个属于认知+常识类,我觉得比较适合小男孩,如果是女孩,情景+角色的故事会更适合(动物、花园、公主、购物等),下面这个是恐龙的故事。
里面有5种恐龙,原本计划是让小子挑一个最喜欢的做做看,他挑了霸王龙,结果做的兴趣起来了,就把5只都做出来了。
组装好的霸王龙先生,膝盖部分还在调整;
这个比较难,需要大人协助较多,他要做个天上飞的塔蓓翼龙,材料亮点是,用了推土机的铲子做龙的爪;
上螺丝进行固定,这个步骤对孩子手部的灵巧度和力量都有要求;
装尾巴,要对准哦!掉了好几次,真不容易,需要眼睛和两只手分别配合,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挑战的;
完成咯,试飞看看,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;
然后就是其他几只的组装,长脖子的腕龙、头大大的三角龙、背上疙疙瘩瘩的甲龙;
恐龙全家福哟!看起来真棒,孩子的创造力啊,真不能低估。谁说专注力对孩子来说很难,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。